首页 > 盆地览胜 > 名胜浏览 > (G)邓州古八景之福胜寺

(G)邓州古八景之福胜寺

2023-06-07 08:06:28


   沿邓州市团结中路大十字街向南走50米左右,在古城路的西侧有这样一座仿古建筑样式的大门,从大门中间的通道进去,向前直行,便来到了邓县有名的福胜寺塔院。

福胜塔.jpg

   福胜寺始建于西汉时期,至元末已杂草丛生。明初重建庙宇,1382年(明洪武十五年)设僧会司,集资建殿宇,塑佛像。永乐年间,建造释迦宝殿、三门、方丈、僧舍、禅堂等,重装佛像。1446年(明正统十一年),重盖佛殿,增建钟鼓楼、讲堂、厨库,并装饰了圣像。1468年(明成化四年)在县境内募资新修大雄宝殿,东西两侧分建钟鼓楼和伽蓝祖师殿,同时建造天王殿,整修垣墙和门首,雕刻释迦、弥陀二佛放置大殿两侧,募缘精铜4000余公斤铸造大士文佛,置大殿正中;后来毁于文革。塔底中间有一井,名为“海眼”。

   1988年在修复塔座时,发现这是一座地宫,并从中发掘出一批稀世珍宝。银椁为长方形,安放在须弥座椁床上。椁的前方竖立两根檐柱,其上承拖仿木结构的房顶,上有脊兽、瓦垄、瓦当、滴水、封檐板等,雕刻精细。银椁盖为七棱形,其上为线形纹饰,前方透雕双凤戏牡丹。银椁两侧,錾满龙兴寺、开元寺施主姓名和梵语。金棺放在银椁内的前方,长19厘米,宽11厘米,高11厘米,重620克,前档有仿木建筑,其下有护法神2个。金棺左侧为释迦涅盘的故事,右侧为出行图。金棺内,前面放“顶骨”一尊,后边放“佛牙”一枚,玻璃宝瓶放在银椁的后方,米黄色的瓶中盛着米粒大小的佛祖舍利和无色透明液体。“舍利”瓶内,还有镏金双龙银壶一件,彩色玻璃葫芦一件,均为罕见之宝。

  从地官中发掘出金棺、银椁、舍利子、佛牙、质骨(相传为唐僧顶骨)等稀世珍宝后,福胜寺塔蜚名国内外,并经有关专家鉴定,其中发现的佛牙,比北京西北光灵寺建佛牙塔时间还早39年,是继陕西临潼庆山寺、扶风法门寺等重大发现后,我国佛教考古方面的又一重大发现。福胜寺塔于1963年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2006年,褔胜寺塔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2.JPG

  福胜寺梵塔建于北宋时期,初建时为13级,高20余丈,后为兵燹所毁。现存的梵塔共7层,高36.7米,通体呈八棱圆锥状,是一座庄严古朴的楼阁式密檐砖塔。塔檐由青砖砌成,每层都有较高的塔身,由下而上,逐层递减。塔柱、斗拱突出,层次分明。塔内第一、二、三层有梯,可盘旋而上或凭梯斜上,四层以上则无梯可攀。每层塔体都有圆形塔心室,四层至七层,塔室联为一体,形似罐状。南北两面有砖券拱门,可以远眺。塔身周围,每面都有砖浮雕的佛龛群,共有1100多块。这些佛龛上雕着天王、菩萨金刚、罗汉、黄巾力士等神像,形状各异,栩栩如生。佛龛的边缘和拱门的周围,都有浮雕成各种蔓草花纹的优美图案加以装饰,更显得匠心独具。整个塔体气势磅礴,雄伟壮观,充分显示了我国建筑技术的民族风格和特色。

  邓州古八景“竹洞禅观”的禅观即福胜寺。寺南是茂密的竹林,林间小道如同幽洞。古寺、修竹,引无数文人骚客一游,成一大景观。今寺、竹已不存。 

1.jpg


竹洞禅关
远寺丛丛竹洞间,虚声欲步过禅关。 
花开香雨频如注,人生绿云不得删。 
画里风帆烘古壁,竿头明月满空山。 
而今颇得林泉趣,不敢题诗搁笔还。


 花洲书院 福胜寺.png

 


Copyright ©2011 南阳

友情链接: 新浪| 百度|

南阳大观网|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71-81683755 blxx@list.alibaba-inc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