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于邓州市汲滩街西边、邓州湍河东岸,始建于隋朝,历经多次修复,直至清朝嘉庆十三年又进行了一次大修。
殿内供奉的赤面长须的关圣大帝,一手揽衣,一手捋须,在左周仓 右关平的护卫下,不管眼前地面杂物如何堆放,依然威风凛凛正视前方,福佑百姓。
拜殿的墙面裂缝道道,灰尘满满,孔洞点点,地基以上一米左右的墙体湿润霉潮,已遭侵蚀,砖块表层松软剥落,在荒草野树的包围下,尽显荒凉颓废。
庙内一颗柏树已仅剩光秃秃的树干,屋内墙角摆放着从古建上拆迁下来的一堆木柱木梁,保存较好。房子的后墙根堆着石柱、石梁、石碑、石条和其它从古建拆迁下来的物什。
在一根拆迁下来的石条上,明显看到雕刻有关圣挥舞着青龙偃月刀,纵马迎敌的图案。
从拜殿上二楼的纯木梯,虽经历了无数的岁月,仍保存完好,踏着前人的足迹往上走,立马发出那种似乎能够穿越历史的“咚、咚、咚”的响声。
拜殿二楼四面透风,构造复杂的屋顶设计、纵横交错的椽梁柱尽显当年建造师的匠心独运。要知道,当初能建两层楼高的大殿,那是何等的不易!可以想象当时的关帝庙又是怎样的气派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