旧址为现西峡二高,纪念广场位于二高南门。
育德中学原河北保定,是同盟会员郝仲青创办的一所有名的私立中学。卢沟桥事变后,河北沦陷,育德中学迁到西峡口,改名为国立第一中学第一分校。
1938年暑假,原育德中学校长郝仲青与西峡民国司令部协商出资,在西峡口城东莲花寺岗建校,恢复保定育德中学的校名。
1938年10月,经中共党员赵仲勋的培养教育,由豫西南地学委书记王锡璋介绍,育德中学教员赵步青、王捷之二人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单线与豫西南地学委的白长和联系,并属其领导。
1940年春,国立一中一分校党支部书记曹克强利用社会关系,经过各方面工作,建立了育德中学党小组,曹正昌任组长。夏,中共内乡中心区委派组织委员杨鹏程到育德中学,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。秋,中共党员王香亭由南召转移到育德中学任教。10月,在杨鹏程主持下建立了育德中学党支部,王香亭任党支部书记,支部成员有赵步青、王捷之、张剑钊,受地学委领导。育德中学党支部建立后,在豫西南地学委领导下,组织青年学生,采取多种形式,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,宣传党的抗日救国和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政策。揭露日军侵华罪行,唤醒了山区民众奋起抗日救国的意识。
1941年1月,“皖南事变”发生后,国民党第2次反共达到高峰。形势日趋紧张,党支部活动更加引隐蔽。只限传阅党内文件和马列主义书籍。半月左右秘密召开一次支部生活会,交流学习心得,分析当前形势、校(内政)治动向及讨论研究今后工作策略和方法步骤等。
1942年7月,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部党政联席汇报秘书处,根据蒋介石在西安国民党高级军事会议上提出的“清剿伏牛山区共产党”的指令,成立了特务组织——河南省党政军伏牛山工作团(简称伏工团)。8月15日进入南召,在南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“南召惨案”。后又来到西峡,并同地方民团司令部相勾结。10月16日夜,秘密逮捕了育德中学党支部书记王香亭、党员王剑钊、进步学生李汉松,育德中学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。
1943年元月,中统豫室镇平分区何连璧,伙同内乡县民团司令刘XX、国民党内乡县党部书记王松峰,逮捕了育德中学党员赵步青、教师吕卓洲和进步学生三人。经审讯后学生被释放。赵步青被保释出狱。吕卓洲被严刑后送洛阳集中营。至此,党组织被彻底破坏,党的活动也由此停止。
1945年3月,日军侵犯至西峡,育德中学被迫解散。
1994年中共西峡县委在第一高级中学校园内树立了纪念碑,后迁走。2009年县第二高中迁入该校区,重新树立了纪念碑。纪念碑为卧式,碑身为黑色花岗岩质地,长2米,宽1.2米,厚0.1米,正面镌刻着碑名和简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