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盆地览胜 > 名胜浏览 > 桐柏云台禅寺/鄂豫边工委代表会议旧址/太白顶/淮河源

桐柏云台禅寺/鄂豫边工委代表会议旧址/太白顶/淮河源

2024-05-23 10:05:03

云台禅寺位于桐柏山主峰太白顶,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。寺院座北朝南,有僧房46间,殿堂7座18间,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,寺院使用面积2000平方米。

桐柏云台寺.jpg

云台禅寺的位置恰好在湖北与河南的交界线上,大殿和斋堂各处一省,于是就有了“湖北上殿,河南吃饭”的说法。

云台禅寺为佛教圣地、临济宗白云系的祖庭。相传白云顶上,原有石拱道观一座,道士四人,清朝隆年间,四川紫微山宗林寺临济宗大和尚端德云游至此,见群山崔巍,灵光彻天。一日登顶,目相地貌而流连忘返。天色即晚,道士不允进观内歇息,乃备坐於观外石上。当夜风雪交加,奇寒无比,及至天明云霁,道士见端正襟危坐闭目未醒,而周身热气蒸腾,四近无雪,方知其为得道高僧,遂迎入石房供齐拜之为师,并立誓言弃道皈佛。端德即为四道剃度传戒,请经授法,至其彻悟教义,方分授法号,曰圆明、圆真、圆智、圆法,令圆明居留白云山、圆真下桃花洞分别开基筑山,而携圆智、圆法归蜀。圆明原为当阳县令,为官清正;圆真举人出身,学识渊博。经苦心经营,相继建成二寺。

上曰“普化寺”,中国禅宗临济宗白云系即肇基于此,世尊华光端德为开山始祖,圆字辈演派为第二代祖师。继经各代宗师劝化创业,保安、朝阳、石佛、卧龙、罗汉、法佛、桂泉、观音、龙潭等30多座佛寺先后面世。鼎盛时期在寺僧有僧尼多达六百馀人,其中造诣深厚者赓续不断。或国内外建校请学,或海外授徒,或名山入定,或隐幽著书。同治年间寂安和尚奉诏人宫诵经,钦赐千佛袈裟、金钩玉环、赢得镇山之宝。清末以来,京、渝、沪、穗诸大都市,白马、少林、九华、普陀等古刹乃至印、缅、新、泰、日、美、马来、印尼及港澳等国家或地区许多名寺院,均不乏白云系法脉与其再传弟子。

云台禅寺由清至今历经沧桑,期间屡有兵患匪祸此来彼往,至1949年,除石观外佛寺成为废墟。1989年,住持性墨法师、印诚和尚率僧尼居士化募集资、艰苦劳作,历时7年,耗资百余万元,云台寺六大殿堂终于竣工,依次为天王殿、玉佛殿、大雄宝殿、卧佛殿、观音殿、毗庐殿。

一九九六年冬,政府修通水帘寺至白云山之盘山公路,车辆可直抵禅寺略下之小淮井。桐柏山历来圣贤大德有海学参祖、海底坐祖、肉身不坏极印、内含神通摩诃、大法直信志和尚、白马寺海法主丈、香港如修法师等等。


中共鄂豫边工委代表会议旧址位于河南省桐柏县淮源镇的太白顶,属桐柏山第一高峰,是著名的淮源风景名胜区。旧址房屋已倒塌,仅存老墙,现为云台禅寺的寺庙。

太白顶会议旧址.jpg

1934年8月,中共鄂豫边工委书记张星江经中共中央批准,在太白顶召开中共郭豫边区代表会议,贯彻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华苏维埃第二次代表会议精神,邓县、南召、新野、镇平、唐河、桐柏、枣阳等县代表,装扮成香客秘密到会,会期5天,研究加强中心地区工作,发展红军武装,建立桐柏山游击根据地,确定了鄂豫边区革命斗争的发展方向。该会议成功开辟了南阳斗争的新局面,使鄂豫边区成为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南方8省15块红色游击区之一,其意义重大。

1998年10月,桐柏县委、县政府在太白顶东面千里淮源第一井旁立碑一座,以示纪念。


桐柏山主峰太白顶,又名凌云峰、白云山、胎簪山,大复峰,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与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各占一半,太白顶位于桐柏县城西隅,离桐柏县城约15公里。太白顶海拔1140米,是方圆200公里的最高峰,南望楚地,北眺中原,系千里淮河发源地。

凌云峰即太白顶正顶,主峰也。一峰矗立,耸入云端,高出群峰之上,时有烟岚笼罩,白云环绕。登之者,落群山于足底,纵目千里,俯仰大观,唯感宇宙之宽,反觉己身之渺。

《桐柏县志》载:“淮,始于大复,潜流地中,见于阳口”。千里淮河发源于桐柏山脉主峰北麓“小淮井”。淮河又称淮水,为古“四渎”之一,是华夏风水河。淮河源发源于桐柏山北麓,一个大峡谷,大峡谷长8公里,呈“V”状,谷深80-160米左右。

太白顶淮源井.jpg



未标题-1.jpg


Copyright ©2011 南阳

友情链接: 新浪| 百度|

南阳大观网|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71-81683755 blxx@list.alibaba-inc.com